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美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清代的扬州园林可谓称做了古代的意境的延续,而园林中假山更是将“虚”“实”意境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深圳市山月园园艺有限公司(苏氏山水)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生产假山瀑布,GRC仿真假山山岩、仿真植物、大地艺术等景观材料的厂家。虚实结合,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真假难辨。众多高端旅游景区首选合作对象。
中国园林经过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园林的美学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叶朗沿用了宗白华先生的观点,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笔者在观赏扬州园林时生发爱意,感觉身临其境,融自己感情于扬州园林中,甚偏爱园林中的假山,认为其最符合艺术意境创造的特点。
一、“假山园林意境”说的演变
“假山园林意境”一词在先秦时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新的审美要素的充实,愈益获得新的内涵。我们先来理一下“意境”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时期“意境”的用语还没出现,最先揭示出来的是“意象”的特点,先秦老子和庄子就根据“道”的观点提出了“象”这个范畴,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道本身无可名状,人们的思维无法把握,只能以直观的方式描述它,这种描述的方式即可归入形象思维的范畴,即用“象”来具体“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意象理论的形成时期。《庄子·外物》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玄学家王弼在庄子的“得意忘言”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得意忘象”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存象者非得意者”,而“忘象者乃得意者”,强调为“得意”而不可执着于“言”、“象”。到了唐代,意象作为标示艺术本体论的范畴,已经被美学家普遍地使用,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等。 之后,王昌龄的《诗格》和皎然的《诗式》则进一步提出了“境”的概念,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神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他把“境”分为三类:“物镜”、“情境”、“意境”,这里的“意境”指的就是内心意识的境界。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以立言,表现的是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物之间的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宗白华一方面指出意境是物我交融的刹那灵光所射,是情景互渗的结晶,这是对古人的继承;一方面又说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他认为主体因素的差异,是导致意境差异的主要原因。龚定庵在北京说过:“西山有事渺然隔云汉外,有事苍然堕几席前,不管风雨晴晦也!”宗白华先生解释为: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二、扬州园林的“假山园林意境”美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处处绿畴沃野,有茂林修竹,奇树名花,却无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著名园林之一影园主人郑元勋曾在《影园自记》中说过:“予生江北,不见卷石,童子时从画幅中见高山峻岭,不胜爱慕。” 由此可见郑元勋独钟情于扬州平原罕见的高山。我们从文献记载中也可以略观这种现象,扬州人要看山,除了北郊的蜀冈绵延起伏略具山势之外,只有从诗歌中感受崇山峻岭带给人的气势,例如扬州人特别偏好杜牧的诗歌,只因从中可以寻找到那隐隐青山。
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之美。 因此,假山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尤其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假山的审美化堆砌就成了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假山中的意境与其他的艺术种类如诗歌、绘画等有所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假山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石料)构成的。然而假山的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石料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石料的摆布达到审美性的效果,并且能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的自然之景。刘禹锡作了个最明确的规定:“境生于象外”。这也就是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中,而要带着个人独特的眼光去感受象外的景象,从有限进入无限。然而假山不是孤立的位于园林中,而是与其他建筑物(亭、台、楼、阁、水、树、花、草等)完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营造出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透过假山看湖水看楼阁与置身于景内所观测到效果也就是意境完全不同,比独立的观察物象能够得到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以具体的实物来营造意境容易产生滞碍于物的弊端,妨碍了意境所需之气的生发,限制了“境生于象外”的自由。所以就要寻找一种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园要素。它既是具体之物,可以构置实有的园林空间,又兼具艺术符号的灵动抽象,富于阐发意义的空间。能够以有形沟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于“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间。石就是具备了这种特性的理想材料。无石不成园,石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正是因为具备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从而也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最佳要素。它既是古典园林的工程建筑材料,也是重要的造景材料、装饰材料。通过建筑与造景又在园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古代造园家通过对石头的巧妙利用和设置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
联系人:苏氏山水
手 机:13923898585
邮 箱:su@grc33.com
公 司:山月园-山月园打造国内先进的矿山采石场修复、高陡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及人工假山瀑布造景技术,专业从事矿山修复、边坡治理及山体大地艺术设计、施工,边坡修复设计、施工、养护一体化服务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料坑苏氏山水科技园